开元体育获奖巡展 │ 2021年度优秀省级交易中心—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2021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奖项评选活动中,荣获“2021年度全国优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省级)”奖。
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对标省、市政策要求,认真履行各项职能,不断深化“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深度融合,推动各项新型信息技术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应用,致力于优化交易营商环境,完善交易服务,切实保障省市重大项目实施,聚力打造综合创新型交易平台,推动全市乃至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交易中心不断完善“省市共建、市县一体”区域易平台建设,交易范围由建设工程、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土地交易“传统4大类”逐步拓展扩大至涵盖文化产权、环境能源、农村综合产权、各类特许经营权转让等“4+N”新领域,激发市场新活力,进一步提升平台承载能力。
2021年以来,交易平台完成项目数12593个,完成项目标段数16076个,预算(估算、挂牌底价)金额累计3153.12亿元,中标金额累计2778.9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6.46%。截至11月18日,全平台交易金额高达3149.89亿元(含省级产权、省级耕地指标流转、省级医药、徽采商城成交金额),交易规模稳中有升。
开启远程异地评标新征程,实现优质专家资源共享。交易中心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以易采虹远程异地评标系统为支撑,打破地域屏障,逐步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在市域、省域、长三角域常态化开展。此举突破传统“面对面”的交易模式,实现了不同地域专家线上同框、同步评审,促使各地共享优质专家资源,不仅有效缓解了特定领域专家不足的困扰,还打破了“熟面孔”、“老关系”、“化”等频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规避围串标,切实推动交易平台实质性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助力营造开放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2021年至今,共与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间开展远程异地评标项目77个。
上线“信易贷”电子保函平台,实现保函线上开具。交易中心积极探索电子化运用, 2021年上线投标保证金电子保函服务平台(“信易贷”电子保函平台),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全面推行投标电子保函替代保证金缴纳,进一步丰富投标企业缴纳保证金的形式,大大减轻投标人资金占用,充分提高企业参与竞争的积极性,激发市场活力。
电子保函平台上线以来,中心不断扩大平台银行金融机构覆盖面,目前电子保函平台已接入平安银行、徽商银行、招商银行、九江银行、东莞银行、杭州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邮储银行共10家银行金融机构,在极大程度上丰富了投标企业的可选择性,促进电子保函平台服务不断升级。截至11月18日,电子保函平台用户已有7373家,共计3591家企业成功在线申请开立电子保函,涉及1365个项目,累计开立电子保函63284笔,担保金额已达127.16亿元。
释放政策“红利”,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交易中心严格执行《关于免收政府采购项目投标响应保证金的通知》(合公办〔2021〕26号)、《关于取消招标文件费用的通知》(合公业〔2021〕45号)等文件,全面取消政府采购项目投标(响应)保证金,免收招标文件(含资格预审文件)费用,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优化营商环境筑牢基础。预计2021年合肥市将免收招标文件费用近亿元,免收中小企业政府采购项目投标(响应)保证金约3亿元。
2021年,交易中心及时启动了小额工程纳入“徽采商城”交易工作开元体育,实现了小标的项目的充分竞争,提高了小额工程交易便捷性,进一步拓展了商城的服务领域。同时,积极配合省财政厅落实政府支持“三首产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推广应用政策,在“徽采商城”上架“三首产品”,支持合肥市本地创新或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建成“云上开标大厅”,实现开标不见面。为解决开标环节冗长、开标流程不规范等问题,交易中心强化科技赋能开元体育,建成“云上开标大厅”,打造开标不见面新常态。市场主体可足不出户获取开标现场信息,对电子投标文件进行远程解密,与项目负责人进行在线沟通与质疑,避免投标人来回奔波。同时,通过系统流程控制,规范开标活动,将开标时长由1~2小时缩短至10~15分钟,大幅提高了交易效率。
“云上开标大厅”的上线,打通了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最后一公里,在为投标企业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减少招标人(代理机构)、投标人(供应商)、评标专家在交易场地内可能出现的私下接触,降低人为干扰因素,规避交易风险。
推行智慧见证,打造智能化见证服务体系。为落实国家、省、市政策要求,交易中心积极探索研究见证方式、内容和实现手段,打造全流程闭环式见证服务体系,对交易全过程进行数据+视频见证,实现项目交易全过程网上留痕可追溯,确保交易项目全流程运作规范。
2021年,交易中心结合交易文件见证负面清单等内容,对见证系统进行优化,实现对招标公告、招标文件、澄清(变更)公告、中标候选人公示、中标结果公示的智能见证,并将系统判断的问题反馈给代理机构参考,有效提升平台智能化服务水平。同时,交易中心自2021年4月26日起正式启用“进场交易见证书”,凡进入交易中心交易的工程建设和政府采购项目,在完成中标确认后,服务系统将自动生成“进场交易见证书”并在交易中心外网公布,市场主体可通过交易中心网站或扫描进场交易见证书上的二维码对进场交易见证书真伪进行验证。
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交易服务软实力。皖事通APP是安徽省推广移动政务服务、推动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的重要平台开元体育,2021年,交易中心电子服务系统与“皖事通”APP成功对接,公共资源交易从有线平台延伸至无线平台,目前已上线政策法规、办事指南、重要通知、招标公告、中标公告、变更公告、进场交易见证书、合同及履约八项功能。针对工程建设和政府采购项目,同时提供了移动版“进场交易见证书”,供相关责任主体查阅,为高效开展招投标活动提供便利,切实提升市场主体体验感和获得感。
中心以长江中游四省会城市合作为突破口,为解决交易环节中投标人身份认证区域壁垒、区域资源不共享等问题,利用区块链技术推进“长江链--标证通”系统建设。“长江链·标证通”不仅为各市场主体提供身份认证、电子签章、文件加解密等业务功能,而且将有效解决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跨区域CA数字证书不兼容、信用信息不互通、交易数据查证难、交易过程存在安全风险等痛点、难点,为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不断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注入新动力。
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进一步提升平台承载能力,加大科技创新,全面推进跨中心、跨区域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加强业务与标准化工作进一步融合,促进平台服务功能全面升级,打造公共资源交易新格局。